我愛《看得到的中國史》 | 郭譽申

退休的好處是能隨心所欲的讀書,享受讀書之樂。例如,我最近讀了《看得到的中國史》([1])一書,讓我愛不釋手。這書介紹了100件最珍貴的中國古文物,順道講述相關的歷史,讓我好像參觀了頂級的中國歷史博物館。

書中的古文物大部份收藏於大陸的多處博物館,少部份收藏於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因此這書應該是兩岸合作的成果,兩位主編是大陸學者佟洵和王雲松。故宮博物院曾是收藏中國古文物的最髙殿堂,不過1949年之後的70年間,大陸有許多考古的新發現,大幅充實了大陸博物館的古文物,這部份是我這台灣人較不了解而最想知道的。

除了不能近距離看到實物,閱讀《看得到的中國史》比參觀博物館有不少好處。每件古文物不僅有精美的照片,更有三四頁的介紹說明,讓人了解該文物為何珍貴及相關的歷史,而博物館裡展示古文物的介紹多半過於簡略;書中的古文物收藏於多處距離遙遠的博物館,若都要親眼目睹所有的古文物,需要多次的旅途勞頓;最後,像我這樣的老人,參觀博物館僅一兩小時就走不動而要歇息,還是在家展書閱讀,來得輕鬆愜意啊!因此參觀博物館只能偶一為之,而閱讀《看得到的中國史》卻能經常反覆為之。

書中的100件古文物按其所處時代分別列在九篇裡,涵蓋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的晚期,不僅有漢族文物,也包含不少少數民族的文物:

第一篇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舊石器時代) 
第二篇  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時代)
第三篇  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一個時代──青銅時代(夏、商、西周)
第四篇  爭霸與爭鳴的時代潮流(春秋、戰國)
第五篇  秦漢統一王朝的建立與發展(秦、漢)
第六篇  民族大融合的多彩時代(魏、晉、南北朝)
第七篇  萬國來朝的盛世時光(隋、唐、五代)
第八篇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時期(宋、元)
第九篇  封建王朝的最後輝煌(明、清)

100件古文物都是無價之寶,筆者就隨意挑3件展示:

夏王朝的見證: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西元前1900至前1500年)

千年不鏽,削鐵如泥:越王勾踐劍 (戰國,西元前770至前476年)

一個稱雄大漠的民族見證:匈奴金冠 (戰國,西元前770至前476年)

[1] 佟洵、王雲松《看得到的中國史》大是文化,2019。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