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最高民意代表質詢,卻在國會殿堂上大談自家可愛寵物小狗,情真意切唱作俱佳表情十足,一句又一句深情的喊著「Lulu親親」、「我愛Lulu」;備詢的官員表情尷尬到不行,想要繃著臉嚴肅端莊的應對,除了不知要回什麼之外,可能也會影響委員的好心情;圓融一點跟著喊「我愛Lulu」,又怕笑場,太過輕挑,對不起委員。
公務員難為。
輿論當然也是一片譁然。
平心而論,這位代表在自身的領域其實表現傑出,想來應該也是因此才得膺重任;只不過,換了跑道之後的初試啼聲之作,跟期待有些落差,讓人有點瞠目結舌。
在2002年,也有一位傑出女性企業家榮任經濟部長,結果因為本身專業與所任職務極不相稱,備受抨擊,在48天之後,自稱是「誤闖叢林的小白兔」而去職,在當時算是創了個任期極短的紀錄。
後來「誤闖叢林的小白兔」一辭也常常被用來形容不稱職的政治人物,最近比較有名的小白兔是前北農總經理。
不知道以後「小白兔」一辭會不會被「小Lulu」取代?
想到「德不配位」一辭;這說的是,我們自身的能力本事跟所享有的職位、社會地位、或待遇要互相匹配,如果不能匹配,那就是「必有災殃」,一定會有問題。
這道理其實不難理解;白話文是,有那本事才能做那個事,沒那本事又一定要做那個事,就一定出事。
南懷瑾大師在談「德不配位」時舉例說,一張桌子能承受10公斤重的重量,如果非得給它放上15、20、50公斤的重量,那桌子一定會變形垮掉;金錢權力名望職位都是壓在身上重物啊,沒有那樣的肩膀,又怎能承擔得了?
「德不配位」有幾種形式。
小Lulu跟20年前老小白兔,以及最近的小小白兔的問題在於,在某一領域的傑出表現,並不代表在另一領域也會有傑出表現。
舉例而言,如果不是武松,就不要去打虎,冒冒然去打虎,就免不了會給老虎吃掉;如果不會開飛機就不要去開飛機,省得栽飛機。
再說俗一點,沒那個屁股真是不能去坐那個位置;真去了,就好像叫武松去開飛機,叫機長去打老虎;最可能的結果就是,飛機栽了,然後老虎吃飽了。
跨界畢竟不是那麼容易。
另外則是,有些人是因為家業背景關說人情收買,或甚至運氣等種種因素,即便沒有能力,也得居高位;這種狀況,在順風順水時期不太容易被人看破手腳,畢竟在風頭上,豬都能飛;不過,一旦潮水退了,誰沒穿游泳褲,就一覽無遺。
再有則是,本來是非常稱職的,結果,因為太稱職而變成不稱職。
這就是管理學中所謂的《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指的是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一路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職位,到頭來就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及負資產。
這有點江郎才盡的意思。
劉杯杯國際教育14年,一直也只能幹這個事,屁股已經長成這樣了,顯然非常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