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網友敘述家中水電修繕,雖工程甚小,但耗時耗工,後來還是優予給付工程款;即便內行友人後來精算告知多付了,網友不以為意,還是心存感激與體恤,覺得理應如此。
想到多年前隨長官出國,在機場接受地勤人員輪椅推送服務後,長官給了高於一般認知的小費;當時,劉杯杯心裡還稍稍腹誹了一下,頗不以為然,覺得破壞行情,會養壞服務人員的胃口。
後來年歲漸長才慢慢體會到,這其實就是厚道。
厚道指的是作人善良,待人誠懇寬容,不刻薄;所謂不刻薄著重的是,無論說話行事均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優付工程款跟小費就是一種將心比心的體諒,感受到他人作事的辛苦跟不容易;只要自己能夠負擔,就多給一點又何妨?
有些人會跟路邊小販討價還價,多殺20塊就沾沾自喜;然而一轉身買起LV包包來,卻毫不手軟。
或有認為,小販亂開價當然要殺價,不殺價就是縱容。
其實,小販在街頭討生活,過的是披風冒露櫛風沐雨的生活,賺的本就是辛苦錢,能縱容到哪去呢?
就算街頭奸商玩個機巧,佔幾塊錢的便宜,又如何呢?厚道的人總是能夠換位思考,也總是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得下這小小的市井狡獪。
厚道的另一層面是,留餘地。
其實,給人留餘地,也就是給自己留後路。
誠如《菜根譚》所言:「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時榮時枯,何時得意,何時失意,沒有人可以控制得住。
如果說,人生得意須盡歡,那是得意忘形了;蓋人生本就無常,當風時切莫駛盡帆,畢竟東海揚塵猶有日,白雲蒼狗剎那間,世事變幻莫測,烈火烹油時起的朱樓、宴的賓客,不旋踵間,也就樓塌了。
曾國藩也曾說:「福不享盡有餘德,勢不使盡有餘力,話不說盡有餘地,事不做盡有餘路,情不散盡有餘韻,心不用盡有餘量。」
這說的就是,事事要留有餘地;因為,山水有相逢,山不轉路轉,作人作事太過決絕,就容易斷了自己後路。
而厚道的人,往往因為幫人留餘地,也就同時為自己創造了後路。
楚莊王有一次宴群臣,日暮酒酣燈燭滅,一片漆黑之中,有人偷拉楚莊王美人的衣服,意圖調戲;美人出手摘掉其人帽上冠纓後,向楚莊王告狀,命人上火,要找出這人來。楚莊王不理,反而要群臣把冠纓都摘掉後再點燈,當夜盡歡而罷。
三年之後, 晉楚大戰;其中有一名楚將奮不顧身多次拯救楚莊王於生死之際,獲勝之後一問,才知道就是當初醉酒調戲美人的將軍。
楚莊王當初的一念之慈,救的其實是自己的性命。
再現實一點,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厚道其實不是一種品德,而是一種策略,讓自己立身處事無往不利的勝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