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個禮拜再回到香港,一路走出機場還是沒甚麼人潮,轉機者多,入境者少。從入境大廳到機場快鐵還是僅留一小小出口,不像以前門戶大開暢行無阻;有幾個穿著制服的機場安管人員站在出口處,不知快鐵候車處跟入境大廳之間是不是只准出,不准進。
到了九龍站,下車的人不多,後面就跟著幾個西方遊客,都是金髮碧眼的白人女性,個個短褲恤衫穿著輕便;小有遺憾的是美人遲暮鶴骨雞皮,皮膚上密密麻麻花花點點,穿得清涼卻不太養眼;想來應是資深閨密相約出遊,白人大媽們看起來有些興奮,也有些聒噪。
還是下榻油麻地一帶,雖然房間窄小逼仄僅容旋身,淋浴時通常單腳要架在馬桶座上,時不時的會撞個頭打翻個杯子甚麼的;不過,這裡覓食交通都方便,價錢又相對便宜,一直是來港出差時住宿的首選,忍兩天也就過了。
因為到得晚,隨意在街邊用了有點像消夜的晚餐之後沒有直接回旅館,想著散步消食一下,刻意再繞去廟街,想跟之前做個比較。
赫然發現,相較於這次抗議活動開始之初的更早之前,人潮當然還是少;不過,若跟3週前比較,其實市面還是有些回溫的。
整條算命街各個攤位上的仙姑仙翁法師道長神算子通靈人巫婆竟然多數都已就位;傳統些的,看掌相面相算流年運程排家宅布局對八字合婚;洋派些的,也有塔羅牌占星水晶球靈視水晶球占卜,鏡占水占火占煙霧占粉末占,為徬徨無助的善男信女指點迷津;有的攤位上竟然還出現排隊人龍。
露天卡拉OK座上客也多了些,有大叔大媽雙人對口情歌對唱,好一副庶民歌舞昇平好時光。
有趣的是,逛夜市的竟以西方臉孔居多,花襯衫夾腳拖短褲頭,也有在路邊攤抽菸喝啤酒的,看來都是尋幽獵奇的觀光客。
是西方遊客多了,還是亞洲遊客少了所以彰顯出來?
最近兩趟香港行程,親身的感覺是,除了感受到市面冷清些,看到些沒洗乾淨的標語塗鴉之外,並沒有真正體會到新聞報導那種抗議群眾與鎮暴警察之間那種劍拔弩張,催淚瓦斯與汽油彈齊飛,藍水柱共鮮紅血同濺的場景。
這當然是因為劉杯杯公務在身,膽子又小,不會去抗議現場逗留湊熱鬧,所以看不到;不過這不也就是大多數香港市民的體驗嗎?
七百萬的香港市民中,大多數人不都是,大人要上班賺錢,小孩要上課學習,一家老小都要吃喝拉撒生活嗎?因為對政府施政不滿而去打砸摔燒丟汽油彈破壞商家交通設施的能有多少人?
更何況,這次抗議活動從起初的「反送中」已經轉變成現在所謂的「五大訴求」;訴求在轉變的同時,和平抗議的本質似乎也在變;從百萬人上街的和平抗議發展到現在,幾乎是流血革命了。
這還是大多數香港市民的初心嗎?當初一起抗議的香港市民還有幾個留在街頭呢?
日子還是要過的;也許這就是市面稍有回溫的原因吧?
讓生活的歸生活,革命的歸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