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 | 劉廣華

學校行政人員這幾天開始放假。

今年劉杯杯也放到假;如此說的原因是,過去幾年放假多少都跟海外差旅撞期,有幾次甚至巧到一放假就出差,一結束就剛好接上班,無縫接軌。

今年大假期間不但一眼看去沒有任何行程安排,連劉媽媽都在這段時間遠行;原本就處於空巢期的劉杯杯一下子變成獨居老人。

劉杯杯清早起床運動去,跑步機啞鈴蝴蝶機擴胸器倒立架玩一遍,下池游幾圈,烤箱蒸氣室來個三烤三蒸三洗,再打打水柱,也就中午了。

收操後附近賣場視障按摩30分鐘,落實支援視障朋友就業之行動,順便推掉乳酸堆積去除肌肉痠痛解除疲乏,身心都很滿足;簡單中餐後沙發小憩;下午上上網寫寫東西聽聽音樂發發呆。

晚上端出劉媽媽備妥滷菜;放假淡無事,翛然一杯酒,自斟自酌自舉杯;斗室中一燈煢然,不見明月無須舉杯,有影在側可以成伴;電視沒認真看還是開著,螢光幕中名嘴嘈嘈切切吵吵嚷嚷也不知在說著些甚麼?

喝著喝著,醺然欲眠無客可逐;就燈一關,影子也就退去,自行上樓睡去。

一天獨處下來,說話不會超過10句,很是養肺護喉。

很多人喜歡獨處,其原因不難理解;因為人多誠然熱鬧,但也往往要招呼人家,要注意應對進退,要規範自己的行為,要配合其他人需求;而如果每件事都要成群結黨呼朋引伴的,自己就會很受局限,其實挺累的!

相反的,獨自一人輕鬆自在,愛做啥做啥,愛說啥說啥,愛去哪去哪?從這一個角度來說,獨處因為不必配合他人,可以隨心所欲,所以才是最大的自由。

古今中外名人中,諸如柏拉圖(Plato)、巴爾札克(Balzac)、歌德(Goethe)、程頤、程顥、陸游、李白、張愛玲都講過有關於獨處的名言。

美國19世紀作家Henry Thoreau在其知名散文集《湖濱散記》(Walden)中就描繪了他在Walden湖畔獨居2年的心路歷程。

在那2年中,Thoreau自耕自食遠離人群跟社會;他認為人在離群索居時才可能體會出生命的意義,才能使生命恢復完整,回到自我的根源,求得身心安頓;他用行動驗證了人類可以用獨處的生活方式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來完成自我改善與自立。

劉杯杯其實蠻喜歡獨處的;平常下班就回家,假日娛樂就是看電視看小說瀏覽網路文章;沒有社團活動,少有朋友聚會,也沒什麼攝影賞鳥KTV土風舞進香團的嗜好,連運動都是跑步重量訓練游泳這種獨自一人就可以完成的項目。

不過,劉杯杯絕不孤僻;從小到大老師給的評語大概都有活潑外向口齒伶俐愛交朋友這樣的字句;工作時洽談事情也是能言善道言語便給,跟陌生人一碰面就三分熟,再碰面就可以勾肩搭背。

這些年喜歡獨處倒不是因為性格丕變,也沒有想要修禪求道,或是像Thoreau一樣追求天人感應以便身心安頓的意思;其實就是工作上碰的人、講的話有點多,休假時不免想要換換場景,調節一下。

不過這次調節得有點久;兒子是不指望了,劉媽媽還要十幾天才回來,有人要揪夜店的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