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鬧錯了方向 | 郭譽申

香港要修訂其「逃犯條例」,導致一個多月間多次的「反送中」遊行示威,群眾甚至衝入立法會,造成不少警民衝突,終於逼迫港府停止修法,而衝突至今仍餘波盪漾。「反送中」不是單一事件,自從香港回歸中國,已經發生許多陸、港政治衝突事件,其中最重大的如2003的「七一遊行」、2014的「佔領中環」和這次的「反送中」等。

媒體報導雖然誇大「反送中」遊行的人數達百萬,但是根據較中立的評估,確有幾十萬香港人走上街頭示威抗議。他們的激情真如媒體報導僅是為了自由、民主、反共、反特首、反一國兩制的政治因素嗎?這樣超大型的示威抗議活動通常不僅有政治因素,更有經濟和社會因素。

香港的人均所得(人均GDP)高達4萬6千美元,可說是非常富裕,然而卻是極為貧富不均。香港每5年公布一次國際上用來衡量貧富差距的堅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最新公佈的數據是2016年的0.539,既高於英、美、澳、紐等發達經濟體,也高於亞洲的大陸、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根據聯合國的指引,堅尼係數在0.3以下是情況良好,0.4是「警戒線」,0.6以上則有可能引發社會暴亂。香港的堅尼係數0.539,距離可能引發社會暴亂的0.6並不遠,正是多年來香港發生許多大型示威抗議事件的經濟和社會因素。(香港的超高房價也明顯呈現其嚴重貧富不均)

香港極為貧富不均,是它長期身為英國殖民地的後果。香港曾經是封閉的中國大陸對外的唯一經貿窗口,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它比多數的殖民地富裕得多,然而殖民者心不在殖民地,總是拉攏少數殖民地菁英,共同剝削殖民地的普羅大眾,以最大化殖民者的利益,使殖民地普遍貧富不均,香港也逃脫不了這個命運。香港回歸中國之後,實行「一國兩制」,完全保留原有的菁英統制體制,其貧富不均自然持續,而醞釀大量的民怨。

香港的主要問題是貧富不均,而不是自由民主,然而一些西方追隨者和外國勢力總把貧富不均導致的大量民怨導向「一國兩制」的政治議題,是鬧錯了方向,也是別有居心。西方勢力企圖利用香港的衝突事件削弱中國大陸,不過大陸看來已頗有定力,不會墜入圈套,香港的遊行示威會讓香港和大陸政府暫時面上無光,卻改變不了什麼。可憐的是香港的一般老百姓,貧富不均的長期問題總被政治議題遮蔽,而無法獲得改善。這也要怪香港人自己見事不明,自願跟著西方勢力瞎起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