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大陸發起貿易戰,理由是美國對中國有高貿易逆差,即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遠少於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而這是因為中國有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美國的指控是否有理?到底美國為什麼有高貿易逆差?一點點經濟學就能明白。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從最終產品購買者的支出面來估計GDP:
GDP = C + G + I + (X – M) (1)
當中C = 私人消費開支, G = 政府消費開支,I = 投資總額,X = 出口總值,M = 進口總值。(X – M) 是國際貿易的差額,若是正數是順差,若是負數是逆差。
一個經濟體的儲蓄S是總產出減去總消費的差:
S = GDP – (C + G) (2)
把(2)裡的GDP用(1)的右邊取代,就得到:
S = I + (X – M)
可以調整為:
S – I = X – M (3)
即儲蓄減投資等於總出口減總進口。
美國的總出口(X)遠少於總進口(M),由(3)可知,美國的儲蓄(S)是遠少於投資(I)。換言之,美國有高貿易逆差的原因是其儲蓄遠少於投資。投資何能遠高於儲蓄?表示有大量舉債。
美國人的儲蓄率低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儲蓄遠少於投資,因此造成高貿易逆差和大量舉債。(對比之下,中國人的儲蓄率高,儲蓄遠高於投資,因此有高貿易順差。) 實情如此,美國何能把高貿易逆差怪罪於中國有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美國即使以高關稅減少從中國進口,只是把其中國進口轉移到其他國家,解決不了它高貿易逆差和大量舉債的困境。
儲蓄率低、有錢就花,讓美國人能享受較高水準的物質生活,然而富不過三代,美國長期高貿易逆差、高負債,豈能久呼?
(此文的經濟學恆等式取材自中研院經濟學院士劉遵義所著《共贏:中美貿易戰及未來經濟關係》,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