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滿40年,被視為大國崛起的成功案例,然而大陸近年經濟成長減緩,不久前的全國人大會議設定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在6%~6.5%之間,是多年來的最低成長目標。大陸經濟面臨什麼難處?
大陸經濟面臨的第一個難處是世界市場不夠大。資本主義和工業化能提升生產力及經濟成長,但是前提是要有市場,若沒有市場,工業化的投資會血本無歸。進一步看,僅有本國市場不足以支撑高經濟成長,因為多數人的消費需求,亦即本國市場,很少會短期內大幅成長。換言之,只有開拓出新的外國市場才足以支撑高經濟成長。世界市場有多大?相對於小國家,如台灣,世界市場足夠龐大,小國家只要提升生產力,不怕產品沒有國際市場;然而大陸太龐大,幾億人的生產力都已提升,世界市場幾乎容納不下他們所生產的大量產品,不論美國是否掀起貿易戰。
大陸的沿海地區經濟發展佳,已達已開發水準,但是廣大的內陸地區天然條件遠不及沿海地區,是經濟發展的第二個難處。19世紀以來,海運大興,沿海地區可以海運送貨到世界各海港,比內陸地區的陸運有極大優勢,即使大陸已逐漸完成高鐵路網。尤其大陸的西北和西南內陸多是沙漠和高原,天然環境相當困難。
由於上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大陸目前的貧富差距大,加以「疆獨」曾發動不少恐怖攻擊活動,大陸因此需要花費大量資源於安全和「維穩」,是經濟發展的第三個難處。
大陸過去的高速發展部份得利於人口紅利,即充沛的年輕適於勞動的人口,近年大陸逐漸趨向高齡化,人口紅利不再,是經濟發展的第四個難處。未來大陸的發展只能依靠人口品質的提升,不能再依靠勞動人口數量的成長。
大陸雖然國土廣大,但因為人口太多,每人平均分配到的自然資源是相對稀少的(相對於多數國家),這是大陸經濟發展的第五個難處。
中國整體雖然仍是開發中國家,但因為體量大,已經讓歐美等先進國家感到威脅,美國因此多方企圖壓制中國的發展,包括發起貿易戰,這是大陸經濟發展的第六個難處。
中國大陸有這麼多難處,近年還能保持優於大多數國家的中高速經濟成長,實屬難能可貴,這不得不歸功於中共政府的規畫和執行力。例如「一帶一路」計畫雖有執行風險,卻是緩解難處一和二的重要手段,既能擴大中國的國際市場,又有益於內陸地區的發展,因為「一帶一路」多半把內陸地區對接到鄰近的外國,以便双方共同建設發展。
二次大戰結束已七十多年,國際上雖有局部戰爭,大體還算和平,然而世界經濟的發展仍很不均衡,過去貧窮的大國多半依舊貧窮(大國多半都面臨難處一、二和三),而在過去貧窮的大國中,中國可說是唯一成功發展起來的典範。中國實行獨特的「中國模式」(請參見《簡單搞懂大陸的黨政制度》),實踐顯示優於其他開發中大國幾乎都實行的西方民主制度,西方民主制度該要好好檢討了。
大國的發展比小國困難得多,例如台灣完全沒有難處一、二、三和六。有些台灣人以為大陸的崛起稀鬆平常,是不了解大國崛起的難處啊。
大陸近年經濟成長減緩,設定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在6%~6.5%之間,是多年來的最低成長目標。大陸經濟面臨什麼難處?
—
大陸GDP經濟成長率雖然逐年下降.但別忘了.它們的經濟總量是越來越大.所以每年增加的經濟總量不見得變少..
台灣現在經濟總量已不到大陸的5%.意味著大陸每年"增加"的經濟總量比台灣1年的"全部"經濟總量還多
這是很可怕的.如果你的情敵跟你說他雖然每年只加薪6%.但這每年增加的薪水比你一年的總收入還多.你應該會感到徹底的崩潰吧?
同理可應用到中印經濟對比.反中唱衰論者喜歡說印度GDP年增8%以上.中國遜掉了.
但別忘了.中國的經濟總量是印度的2~3倍.所以每年增加的經濟總量是印度的2倍以上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