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產業有一個特性就是寡頭供應,某家公司在製造一種芯片之後就足以供應全世界的需要,其他公司就不去製造了,譬如PC用的CPU芯片,全世界只有 Intel 和 AMD 兩家公司在製造,就沒有其他公司再去參加競爭了,這是經濟學上產業分工的最佳狀態(物美價廉)。 其他各式各樣的大小芯片都是如此。
芯片之戰,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芯片佔芯片進口總額的30%,其中一大部份是產業鏈的最佳產業分工組合,所以中國不做(好比木匠不需要自己做鐵釘、榔頭),只有一小部份高功能芯片中國不會做。這次美國猛下毒手,禁售所有芯片(有如讓木匠買不到鐵釘、榔頭),中興損失慘重已成定局,但是我們不能一味指責中國半導體產業不求長進、沒有掌握關鍵技術。
中興可以擴大從台灣、韓國、日本進口,彌補美國進口30%的一部份,剩下部份有的台積電,華為的海思能夠設計製造(也要花兩、三年才能到達生產線),有的台積電、海思、韓國、日本也不會做。無論如何短期內(三、五年)中興(中國)損失嚴重,因為無法交貨失去不少下游市場,長期看來是逼迫中國走上芯片大國自給自足之路,雖然不合產業分工的最佳經濟原則。
飛機發動機同樣也是寡頭供應,原來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製造(美國、英國、俄國),儘管其他許多國家都會設計製造各式各樣的飛機,使用的飛機發動機都向這三個國家購買,這原是產業分工的最佳狀態。但是當中國崛起、強大威脅到美國和西方的整體產業之後,包含英、美的這些國家就封鎖飛機發動機進入中國,廿年來中國被逼成為飛機發動機大國,目前進入突飛猛進階段,全面供應國造飛機是三、五年內的事。
由於受到美國及西方的技術封鎖,中國已經被逼成為製造業非常發達的國家,被聯合國定為世界工業種類最周全的國家,沒想到這次芯片也受到美國的全面封鎖,估計八年後中國再把芯片這塊軟肋補足,中國變成工業生產全面自給自足的國家,也是多難興邦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