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北宋抵抗女真金國的英雄,文武雙全,忠肝義膽。
秦檜,是出賣國家利益的奸相,陷害忠良,遺臭萬年。
這些都是傳統史家秉持著春秋大義,對於當時南宋主和與主戰派的基本論述。岳飛的確是千古難見的統帥,以當時的情勢宋軍連連獲勝,南宋的確可能在岳飛、韓世忠、劉錡、吳玠等諸將的奮戰下北伐成功,收復兩京。但是,我們可否理解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何以不顧軍事情勢有利而非要主和不可?
主要的時代背景是財政經濟因素。
北宋王朝由於先天上失去燕雲十六州,導致河北國防門戶洞開,宋太宗北伐失敗,真宗澶淵之盟後要靠著每年付給遼朝歲幣而保住局面。仁宗慶曆之後西夏王國崛起,陝甘國防又告急,連年作戰無功,最後也要靠著金錢收買和平。再加上,北宋優禮士大夫,政府冗員膨脹迅速,養兵又超過百萬,這些都是沉重的財政付擔!
【五代十國早期。圖中的南方國家,在經濟與文化上超越北方朝廷。後來雖在武力上被征服,但卻成為北宋的經濟支柱,南渡後更成為安身立命之處。】
這些錢由誰來出?答案是江南各路。今日長江下游蘇、松、杭、常各地必須年年上繳大量的稅收來維持上述的局面,造成江南的地主鄉紳與手工業主對此深深不滿。
其次則是政治權力問題。
江南各路本是南唐、吳越等國家,後來因為養尊處優而在軍事上被征服。南方人在北宋朝廷飽受打壓,北宋甚至相傳有「不相南人」的祖訓。但是在科舉考試當中,南人由於有經濟文化的優勢,所以逐漸於開封朝廷中慢慢坐大,北人則難以競爭而逐漸式微。神宗之後的新舊黨爭,實際上可以視作南北之爭:江西的王安石集團對決陝西的司馬光集團!
【北宋與遼、夏對峙。沉重的國防負擔,演生出宋朝基本政治格局。】
所以,當金朝不想再戰,願意開出一個價碼,將兵鋒停止在江淮一線,對以秦檜為首的江南地主鄉紳集團而言,何樂不為呢?一方面這個價碼比起過去供應北宋朝廷的經費要低得多,二方面從此帝國由南人當家﹝即權相政治﹞,以上兩大問題通通一次解決。
秦檜只殺掉一個在江南鄉紳集團眼中最不聽話的岳飛,讓韓、劉、吳等人震憾,然後再以高官厚祿讓他們解除兵權。這算不算寬大?假若這些人繼續北伐,那出錢、出糧、出人的還是江南的地主鄉紳們,打贏了朝廷就又回北方,這又為誰辛苦為誰忙?
【萬古精忠,岳武穆。他的死,是宋朝政治格局下的悲劇,也是漢民族的不幸!】
宋高宗的老媽韋太后是浙江人,所以定都杭州等於是回姥姥家,對他有甚麼不好?金國後來除了拿南宋的歲幣之外,還必須向南宋買糧、買布、買茶。這等於讓繳給金國的歲幣又大部份回流到南宋,其實一點都不虧。
秦檜代表了江南地主鄉紳集團的利益。這些人最反感的,就是天天喊著反攻的北方軍人,韓、岳是其中的代表。同樣地,宋高宗也不喜歡這些北方軍人,若真的迎回二帝,那他的皇位怎麼辦?勢必掀起很大的糾紛。這樣,就使得南宋皇室與南方集團的利益趨於一致。金人不想打了,他們當然也就不打了。
【基於政治現實,宋高宗選擇了與江南地主鄉紳集團站在一起。】
文明,都是需要時間的累積,才會慢慢厚實起來。由五代中期開始,歷經北宋、南宋,整整400年左右的大致安定,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走向全盛,這才有我們今天所知道馬可波羅筆下富庶無比的江南。若無紹興和議,這一切恐怕是泡影?
【南宋與金對峙圖。在南宋的150多年的安定統治,江南成為歐洲人眼中的黃金天堂。】
一個紹興和議,換來將近150年的和平與繁榮,江南經濟與手工業進入全盛,物質文明領先當時的歐洲可能200年。您要是當時的南宋人民,是否會感謝秦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