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

不是你記憶不好,而是你容易分心,又不容易收心 | 張復

隨著年紀的增長,很多人發現自己常常站在打開的冰箱前面發呆。你也許會感到納悶,剛才明明是你自己要來這裡,怎麼一下子就忘記來這兒的目的。這問題很容易被你看作是記憶力正在退化,因而引起罹患老年癡呆症的恐慌。 繼續閱讀


思想殖民-對民主的反思 | 管長榕

西方遺毒最廣最深的洗腦詐騙就是「民主」。不要怕批評民主會成為全民公敵,我們的信念有可能出錯,若不能對這些信念展開調查,那我們等同於接受虛假的人生。 繼續閱讀


看懂習近平-兼談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難題 | 譚台明

「再毛化」在某些人心中是劣義,但在另一些人心中則是勝義。 繼續閱讀


問題要多談,主義也可多談 | 譚台明

胡適、李大釗:問題與主義論戰

孫中山說,馬克斯是病理學家,不是生理學家。就是說,他看「病」看得很準確、很透徹,但解決方法不好。那誰的解決方法好? 繼續閱讀


人為什麼跟自己講話 | 張復

一大早起來,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你猜錯了,不是去尿尿)是尋找科學研究怎麼看「跟自己講話」這件事。其實上,二十世紀初的俄國心理學家 Lev Vygotsky 已經注意到一個事實:幼小的孩童喜歡跟自己講話。他們經常在玩玩具的時候這麼做,而且他們會模仿比他們年齡大的人(例如,老師)來告訴自己該做什麼動作,該怎麼想等等。 繼續閱讀


一個公民教師,藉二二八悲劇研究,思考所謂「公民史學」 | 郭譽孚

2015年間,我島上有被長輩譏為小屁孩的「公民史學」宣言,其中高揭偉大的所謂「高中是十二年國教的最後階段。學生所接受的史學教育,也是她日後成為自由國度公民的基礎。此公民史學,當有三大特色,一、與公民站在一起( with the citizen ),二、係公民所關切的 ( of the citizen ),三、與公民共同對話所建構的 ( by the citizen )。」; 繼續閱讀


男性需要感情慰藉,女性需要安全感 | 霍晉明

曾昭旭老師在其近作《男性的自大心態與女性的自卑情結》一文中,將女性的「缺乏安全感」問題與男性的「渴望自由」並舉,是非常有啟發性的。但恐怕很多人乍聞此言,會覺得有些納悶;因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古代的女子多數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應該是缺乏自由的才對。而男性可以在社會上建功立業,也可以闖蕩江湖,應該是比女性要自由得多,為什麼曾老師反而會說男性「渴望自由」呢? 繼續閱讀


劉曉波是怎樣的人  | 盛嘉麟

簡單的說,劉曉波就是一個恨死自己生為中國人,活在中國的人,因而對西方有變態無知的無限崇拜,崇拜到連捷克這樣二流國家,搞亂捷克的詩人總統哈維爾胡撰的《七七憲章》,都奉為圭臬,照抄成《零八憲章》希望以此顛覆中國。繼續閱讀


著名的中國旅美歷史文化學者余英時 | 盛嘉麟

我對余英時的瞭解是他有雙重性格,披掛著權威學者,史學文化大師的外袍,仍然掩蓋不住內心對Anglo Saxon 的崇拜 ,與法輪功、大紀元、太陽花及美國之音沆瀣一氣,發洩對中國的仇恨,對共產主義的不齒,所以這樣的人只能在港台地區找到華人粉絲。我的瞭解,余英時是Anglo Saxon 的優秀子民,但不是中華民族的子民。 繼續閱讀


婦女地位超越男性指日可待 | 盛嘉麟

人類傳統男性獨佔教育機會,主導社會的年代已經過去,男女教育機會均等是婦女地位提升的最大因素與保證。  繼續閱讀